#KEY_LIST_START#
  • $2
  • #KEY_LIST_END#


中國時報【林欣誼╱台北報導】

認真的手藝人最有魅力,他們不只傳承古老技藝,在現代文明的夾縫中求生存,更在高科技的浪潮中與時俱進。且看他們認真的身影,聽他們的心路歷程。

因為受到民藝大師柳宗悅的小木屋修繕精神啟發,日本資深媒體人美帆(Sauser Miho)與中國大陸《生活》雜誌合作,耗時5年走遍日本,從北海道至沖繩各地,採訪34家民藝與工藝世家、40多位匠師,記錄了包括愛奴刺繡、金澤箔、九谷燒、漆器、和傘等日常器物的製作與傳承,結集出版《誠實的手藝》。

「就像人生中若沒有一絲溫暖的回憶會讓生活顯得干枯無味一樣,對傳統的傳承,是我們能舒心地活下去的必要條件。」美帆以溫暖筆調記述這些人的生活與手藝如何密不可分;例如北海道二風谷的愛奴後裔、愛奴刺繡老師貝澤勝江女士,表示從沒想要離開出生成長的故鄉,「這裡生長的樹木我都知道名字,吃壞了肚子煮那種樹的樹皮來喝、眼睛不舒服用哪種樹皮的汁洗眼睛、夜晚如何在河裡撈魚等,我們就靠這些祖先傳下來的智慧生活。」

●耗時5年 走遍鋼構屋造價日本

80歲的老匠人小泉仁左衛門,是岩手盛岡小泉家第十代製造鐵器的釜師,他和兒子至今嚴守使用傳統工藝燒模具、需要100多道工序才能製作完成的鐵瓶,一年產量僅有一百多個,訂單都要等待半年以上,他開朗說:「我們只販售能夠使用一兩百年的東西,訂單越積越多,現正發愁沒時間創作呢。」

從芭蕉絲中提取的纖維織成的芭蕉布,通風輕薄,可用作衣物、蚊帳等,是沖繩地區的名產。92歲的平良敏子女士從早年培育芭蕉絲,到1970年代她遊說喜如嘉當地婦女投入,以穩定工資和補貼培養一批工人,讓這個技藝流傳到現在,至今她仍從事紡織、染色等的教學,被日本政府認定為人間國寶。

●親臨34家工藝

「民藝」一詞由日本思想家柳宗悅在1920年代提出,強調在一般人的生活日用品,除了實用價值之外,更有美學的價值。美帆走上民藝品的尋訪之路,也介紹許多年輕一代的傳統新創,比如以1879年創立、以出產九谷燒聞名的石川縣「上出長右衛門窯」,最年輕接班人上出惠悟出生於1981年,他不顧父親勸退,與歐洲的設計師聯手,將這傳統工藝帶進世界的舞台。

●傳統新創 走進世界

曾留學上海的美帆,對台灣有特殊感情,她在台灣版序中提到父親從事對台貿易,她幼時常吃到父親出差台灣帶回的熱帶水果;2003年她為任職的雜誌製作亞洲特輯時首度訪台,留下深刻印象。

她回憶當時造訪了烏來附近的泰雅族聚落與台北的茶藝館,感受到人與人、物、自然之間細膩又放鬆的氛圍;「彼時的台灣之旅讓我深刻地感受到,人們悉心地維護自古沿承傳統、文化及其精神的誠實民宿小木屋興建,這與本書中呈現出職人們的人生態度並無二致。」40DC82E0218EB7CE

arrow
arrow

    e4b58y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